English

王聪儿起义

1998-05-15 来源:光明日报 奚原 我有话说

清嘉庆元年(公元1796年),在湖北、四川、陕西边境大巴山脉及其周围地区,爆发了以白莲教徒为主体的农民抗清起义。王聪儿、姚之富率领的襄阳义军,是此次起义的中坚。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。

王聪儿生于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,襄阳人,自幼流落江湖,随父习武卖艺,擅长骑射武功,性格侠义勇为。她领导起义时年仅19岁。1796年三月,她亲率义军攻打襄阳,虽未破城,但影响甚大。襄阳义军迅速扩大至数万人,其势如暴风骤雨,遍及长江、汉水流域。清廷闻之大震,先后急命湖广总督毕沅、湖北巡抚惠龄、西安将军恒瑞、陕甘总督宜绵、乌鲁木齐都统永保、四川总督孙士毅、直隶总督庆成等率各路清军前往镇压。王聪儿为摆脱敌之优势兵力,采取了远距离流动作战方针,迅速跳出敌人包围圈,乘虚跃进河南。她将所部分三路,一路王廷诏部北取叶县之保安驿,围困清军于裕州(今方城);另一路李全部乘机攻克南阳府城,获取大量兵器物资,然后扬长西去鄂豫陕边;王聪儿、姚之富则亲率一路越伏牛山跃进嵩县,威逼洛阳。襄阳义军依托山区,主动灵活,忽分忽合,忽南忽北,使河南清军惶恐万状。大批清军陆续集中到河南,力图围歼襄阳义军。十一月间,王聪儿、姚之富率部突破包围,进入陕西,在豫陕地区与清军周旋。

1797年正月,王聪儿、姚之富率部由陕西返回河南。四月间又突然甩开清重兵,跃进陕南。五月间,全部襄阳义军迅速南下,向川东进发。当时,大批清军正在川东之东乡围攻四川义军主力徐天德、王三槐等部。六月,襄阳义军直抵东乡,与被围困之四川义军里外夹击,大败清军。襄阳义军与四川义军两大主力遂胜利会师,十余万义军连营三十里,声势益振。

在短促的会师过程中,王聪儿、姚之富与徐天德、王三槐等各路首领聚议,商定按青、黄、蓝、白分号,编为八支义军,各支义军分别设掌柜、元帅、先锋、总兵、千总等职。然而,在会师的关键时刻,他们未能提出任何政治纲领或政治口号,也未能建立联合的军事统帅机构,制订统一的战略方针和协同作战计划。各路义军仍然各自为战,转战于川、鄂、陕、豫、甘五省。

东乡会师后,王聪儿率全部襄阳义军驻川东开县南天洞一带。各路清军随即赶来,形成三面包围,企图一举歼灭。王聪儿为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,除留李全部与四川义军联合行动外,决定分两路返回湖北。七月间,以王廷诏部跃进湖北远安、当阳一带牵制清军,她和姚之富率主力沿长江东下,在白帝城与清军激战三昼夜,突破其阻击线,进至湖北巴东、归州(今秭归)。大批清军紧追不舍。襄阳义军旋即离开长江,北走保康,再折向东南安陆,又迂回至鄂西北房县、竹山地区,突击郧西,大败清军。九月至十月间,进入陕南。十一月再次南渡汉水,转战于川陕边大巴山区。1798年初,襄阳义军一度逼近西安,全陕震动。二月间,在清军云集、不断加紧包围和进攻的情况下,王聪儿和姚之富率部向陕鄂边转移,先后在山阳以南之高坝店、漫川关突破清军阻击,又于甘沟之战突出清军重围,三月进入湖北边境郧西县上津堡之夹河东岸山区。此时,清军德楞泰部和明亮部尾追于后,郧西县乡勇阻扼于前,义军万余人在卸花坡与清军展开激战,殊死拼搏,大部牺牲。最后,王聪儿登上山顶,投崖壮烈牺牲,时年22岁,姚之富及亲兵十余人亦随之坠崖。

这次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,却给予腐朽的清王朝以严重打击。清廷先后从十六省调集兵力,耗银二亿两,被击杀提督、副将以下将领四百余人,损兵无数。在清代,这样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还是第一次,它是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重要标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